2018年度「中銀香港中史優異生獎學金」 十位得奬學生出爐

2018-12-06

為鼓勵更多中學生選修中史科,並推動更多中學文憑試(DSE)中史科成績優異的同學選擇入讀本地大學的歷史系或選修中史課程,中國銀行(香港)(「中銀香港」)連續第三年贊助勵進教育中心設立「中銀香港中史優異生獎學金」,以促進香港青少年加深對中國歷史的認識和了解。

兩位主禮嘉賓仇鴻副主任(前排中)、高迎欣總裁(前排左六)、勵進教育中心三位理事、得獎同學及嘉賓大合照。

勵進教育中心理事會主席范徐麗泰女士在頒獎典禮上致辭時表示,各位得獎同學能夠在公開的DSE中史科考試中考獲優異成績,實屬非常難得。過去兩年已有20位同學獲頒發獎學金,他們並已組成一個同學會,期望本年度獲得獎學金的十位同學稍後亦會參加,讓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心得、以自身經驗推廣中史並從中得到啟發。她感謝兩位主禮嘉賓及其他來賓出席頒獎典禮,又衷心感謝中銀香港繼續贊助未來三年的「中史獎學金」計劃,令更多學生受惠,從而進一步去研究歷史,並從歷史中汲取教訓,以史為鑑。

勵進教育中心理事會主席范徐麗泰女士致辭,感謝仇主任及高總裁的鼎力支持。

學習中史重於興趣

十位得獎同學自小已對中史科有着濃厚的興趣,並從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及目標。以下為他們決定修讀中史的故事以及獨門的讀書溫習秘方。

香港大學謝鍵濠同學(聖保羅書院)
我對中國歷史的興趣源於小時候以三國為題的娛樂產品,休閒之餘亦對作為遊戲背景的歷史產生興趣,後來在中學時老師的教學方法非常生動有趣,於是決定選修中史科。 由於中史科考試沒有固定的套路,所以必須至少記熟每個課題的前因後果,如此在一些比較容易的題目上便不會輕易失分。

香港大學許翠芝同學(金文泰中學)
我小時候與家人看古裝劇,覺得劇中的背景故事及人物很有趣,從而對中史產生了興趣及選修中史科。我認為修讀中史最重要的是理清每個朝代所發生的事件,因為歷史有連貫性,同學們若能記清每個事件的前因後果,在考試時便能更得心應手。

香港中文大學張潔儀同學(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
我對中史的興趣源自於父親經常對我講述以往的歷史。中三時中史科老師運用活潑生動的教學方法,讓我從中學習到很多,因此選修了中史科。我認為讀中史最重要在於理解,我掌握理解歷史事件及每個朝代之間的關係,對學習中史科有很大幫助。

香港中文大學卓曉婷同學(自修生)
我選修中史科是因為對中國歷史深感興趣。若希望於中史科考獲好成績,首先需要對中史科有極大的興趣。除了整理筆記及額外資料,每日勤操試卷亦十分重要。

香港中文大學趙冠皓同學(粉嶺禮賢會中學)
我當初選修中史科是由於我自小對中國歷史有極大的興趣,例如各個時代的事件及人物之間的關係。我認為學習中史需要明白每個題目背後所需要的歷史資料,而這要點建基於閱讀之上。閱讀各家的史觀可有助自己建立自己的觀點。

香港浸會大學徐浩威同學(仁愛堂田家炳中學)
我對中史科的興趣源於小時候喜歡閱讀《三國演義》,後來更深入了解中史科帶來的知識,能讓我借古鑑今,於是便決定選修中史科。雖然有很多人覺得中史科有很多資料及事件需要死記硬背,但若能好好整理資料,以不同的主題去細分其中的事項,然後再尋找一些史例,便能事半功倍,加深對史實的理解。

香港樹仁大學石進彥同學(天主教郭得勝中學)
自初中接觸中史科後漸漸對中國歷史產生興趣,後來中史科成績優異,我便決定於高中之後繼續選修中史科。透過研究及整理不同的資料及史例,並且努力溫習,有助於中史科考取好成績。

嶺南大學吳卓霖同學(聖保羅書院)
我選讀中史科的原因是小六至中一期間看過一些民國影視作品,由於引起對該段時期及現代史的興趣,所以最後選修了中史科。我認為對中史科有興趣十分重要,而主動找尋一些課外的史例亦能增加對中史科的認識。若果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灰心沮喪,可以重溫最初自己最喜歡的歷史事件,重拾對中史的興趣。

香港城巿大學陳宇笙同學(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
中三時老師的生動教學方法令我對中史科重拾興趣,亦想多些了解中國文化,於是決定修讀中史科。修讀中史科需要大量的背誦,所以同學對中史科需要有興趣才會有動力勤力溫習。另外,參考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同學的答題技巧,亦是一種快捷的學習方法。

香港教育大學吳焯楠同學(李求恩紀念中學)
我中學時期受到學校宣揚中國歷史影響,常常參與相關的討論,因此對中史科產生興趣,更順理成章地選修中史科。我認為修讀中史科需要多看相關資料,不能人云亦云,亦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及判斷。另外,在整合資料時除了應該去蕪存菁外,亦應學習不同的名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