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中史科成績優異學生 獲頒「中銀香港中史優異生獎學金」

2016-12-16

為鼓勵更多中學生選修中史科,以及推動更多中學文憑試(DSE)中史科成績優異的同學,選擇入讀本地大學的歷史系或選修中史課程,勵進教育中心與中國銀行(香港)設立了「中銀香港中史優異生獎學金」,以促進香港青少年加深對中國歷史的認識和了解。

「中銀香港中史優異生獎學金」日前(11月30日)舉行頒獎典禮,邀請了中央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仇鴻女士,以及中國銀行(香港)執行董事兼風險總監李久仲先生擔任主禮嘉賓。而得獎同學、他們的家長、現正就讀的大學院校代表,以及他們於2016年就讀中學的校長及中史科老師,亦出席了頒獎典禮。是次得獎學生共有十位,各可獲得五萬元的獎學金。他們分別來自本港七間設有歷史系或中史課程的大學,並在2016年DSE中史科考試中均考獲優異成績,以及獲得現就讀院校的推薦或提名。

勵進教育中心主席范徐麗泰女士在致辭時表示,「中史優異生獎學金」計劃的目的,旨在鼓勵更多同學修讀中史科,她希望得獎的同學今後能夠繼續鑽研中史,為推廣中國歷史和文化繼續發熱發光。她感謝中國銀行(香港)認同中心的宗旨和工作目標,贊助及全力支持這個獎學金計劃,令這個計劃得以順利推行。

主禮嘉賓之一的李久仲先生在致辭時亦指出,學習、了解及尊重歷史,能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歷史發展規律。他希望通過這項獎學金鼓勵更多年青人學習中國歷史及文化,在前人的得失成敗中汲取經驗,與時俱進地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道路。


發掘中史有趣一面
考試不一定要死記硬背

今次十位得獎同學在DSE中史科考獲優異成績,且聽他們為何會修讀中史,以及有何讀書心得?

香港大學張灝賢同學(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自小對過往發生的事情十分感興趣,我會把歷史資料化作數學邏輯去記,讓我可有多一種角度去了解事情。

香港大學洪綺彤同學(聖公會曾肇添中學)
選擇中史科是因為父親的薰陶,而修讀中史最重要是連貫性和趣味性。連貫性是指朝代之間的因果關係,不要將每個朝代分開來理解。而趣味性是指不要視中史為刻版沉悶的科目。

香港中文大學梁文輝同學(田家炳中學)
修讀中史主要受哥哥的薰陶,因他在家中存有很多關於三國的書籍及遊戲,令我慢慢形成對歷史的興趣。在考試前我會先刪去今年一定不會出的題目,然後再把各朝代分批溫習。

香港中文大學黎可晴同學(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父母會給我看很多中國歷史的書籍,中學時期亦有很好的中史老師,讓我明白中史除了背誦外,亦要有思維及分析能力。

香港中文大學何穎琪同學(香港真光書院)
中學時期中史老師的教學十分有趣,讓我有興趣繼續修讀中史。中史科可能要在短時間寫出較長的答案,故我會每日練習抄寫以提升寫字速度。

香港浸會大學葉學錝同學(自修生)
中學時期一位中史科老師教導我如何找尋、分析、鑑辨資料的真偽,令我意識到歷史並不只是軍事上的衝突。中史其實是古代的時事,經過邏輯的轉變、分析及理解,便可將因果推論出來。

香港城巿大學許杏玲同學(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
在中三時的中史科成績不俗,加上中史科老師的鼓勵,故選讀中史科。每個人的溫書方法不同,記性好的會多背誦,亦有同學會參看不同史家的分析,從多方面角度認識歷史事情。

香港樹仁大學錢健恩同學(新亞中學)
我認為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很有趣味,讀中史很有滿足感。修讀中史應該要融會貫通,先理解,再吸收,不要死記硬背。

香港教育大學魏進彥同學(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
我在初中和高中時遇到很好的中史科老師,令我也想投身成為中史科的老師。我認為中史科應以故事形式去記,不要死記硬背。

嶺南大學鍾曉晴同學(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
中三時因中史成績比較好,加上老師教導方式有趣生動,令我覺得修讀中史會很開心。讀中史應該要清楚歷史事情的時間次序,每件史事都會有一些關連,概念清晰會較容易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