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遠海控的管理人員對國家「一帶一路」發展的幫助和貢獻
(聖公會聖匠中學 陳致良老師)
我有幸參加是次「中遠海運之旅」,透過走訪參觀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轄下的貨櫃碼頭、造船廠、海工基地等設施,了解國家在發展「一帶一路」的最新規劃和情況,並有機會與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遠海控」)的管理層交流,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 管理層有使命和承擔
為了配合「一帶一路」的國策發展,中遠海控的管理層團結一心,排除萬難,終於在2016年3月成功合併,並承擔着社會責任,保留大部分員工,為合併後的新公司努力工作。
2. 管理層有魄力和理想
由於中遠海控的業務遍佈全球百多個地方,負責管理的人員需要到不同省份或國家工作。他們為了理想和國家的發展,用他們的專業、付出青春和家庭,部分管理層至今仍是單身貴族。
3. 管理層友善和團結
我們走訪每一個地方都有中遠海控的管理層為我們介紹他們的工作,親自帶我們視察各項設施,並準備豐富的膳食招待我們。他們細心的安排、親善的招待和用心的分享,讓我們感受到國家的成功有賴一群熱心而有幹勁的管理層推動。
我相信中遠海控的管理人員的努力,將會對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帶來正面而有力度的幫助和貢獻。

中遠海運之旅反思
(顯理中學 梁延敬老師)
首先感謝勵進教育中心、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遠海控」)主辦,及香港通識教育協會合辦「中遠海運之旅」。中遠海控悉心安排了五日四夜的上海、寧波和紹興三地的航運考察旅程,讓我有機會實地參觀了不同造船廠、貨櫃碼頭及工業園等的設施,聽取專家、管理層的講解,並與同行的老師互相交流,獲益匪淺,所吸收的知識定可融入通識及中史課堂之中,尤其徹底了解「一帶一路」的發展,這有助提升教學質量。

上海海事大學作為中國一所以航運、物流、海洋學科為特色的高等教育學府,其重要性在於培養專業人才,尤其是集中於海運事務上,以大大配合國家於數年前提出的「一帶一路」計劃,並為以往曾經繁盛一時的「海上絲綢之路」注入新元素和推動亞太經濟圈與歐洲經濟圈的海路樞紐鏈接。國家「走出去」的策略,加上配合與不同國家進行多邊合作,溝通中外,實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在參觀海事大學的過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模擬航海實驗教學中心」,內有一個仿真度極高的貨船駕駛室,可以一試駕船的滋味。駕駛室內有不顏色的按鈕和各式各樣的儀器,感覺不容易操作。

模擬船艙的駕駛空間設置在香港的維港,畫面很逼真,技術員亦可透過系統設置各種天氣現象,如大霧、暴雨,甚至下雪。學生有如此空間作教學訓練,加上校內其他的配套設施先進完善,定裨益每一位的就讀學生。固然的是,模擬船艙始終是模擬,當真正駕駛真正的船隻,無論客輪也好,貨輪也好,船長與一眾船員都肩負着重大責任,把乘客或貨櫃運送至各港口碼頭。對於首次到訪以海事作課程核心的大學的我,印象難忘,親身接觸後,更能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其後,我到海事大學內的「吳淞號」參觀,進入船艙,近距離了解內部的架構。船艙內部的架構甚為複雜,管道縱橫交錯。我雖不在海上航行,但亦想像到那種「海上漂浮力」,也感受到船員的日常工作,絕不容易。中國高等航海教育興起於上海,1909年是中國航運業的重要里程碑,上海高等實業學堂(或稱南洋公學)船政科的在該年成立,開創了中國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追溯至清朝中葉,當時的政府閉關自守,飽受列強侵略,在一連串不平等條約下,清朝對外貿易隨之重新發展。在洋務運動中設立的上海輪船招商局更為刺激本國經濟,奠下良好的基礎。縱然近代的航運發展阻礙重重,起步甚慢,但放眼未來,空間無可限量,相信上海依然會大放光芒。


我們在下午參觀了中國航海博物館,當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在中央大廳陳列的一艘以明代福船為藍本的大型仿古木帆船。它雖被稱為「鎮館之寶」,但它和真正的鄭和下西洋時的船艦面積相比下,鄭和的船更要大數倍,這也不難想像到那時龐大的鄭和船隊浩浩蕩蕩出發的情景。鄭和下西洋這課題,雖在日常中史科的教學所佔的比重不大,但學生也是感興趣的。課堂上如能配合模擬實境(即VR技術),重塑這件意義重大的歷史事件,將有助學生了解海上貿易與對外交流對於當時及後世影響的重要性。


綜觀過去,展望將來,中國在今後發展的道路上,是需好好把握自身優勢,積極與其他國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為「一帶一路」和「走出去」策略提供穩固的發展基礎,為促進全球一體化而努力,重現古代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鼎盛時期。
洋山港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潘耀華講師)













上海崇明東灘濕地公園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 高芳燕老師)
崇明濕地是華東地區首塊有自然潮汐現象的原生態濕地,基地佔地300公頃,按規劃由生態保育區、緩衝區和遊客參與區組成。該濕地現已由華師大河口與海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部門展開「濕地引鳥」、「濕地植物多樣性配置」和「濕地生態保育」等市級課題的實踐研究。基地是集濕地科學研究、環境教育、休閒遊覽為一體的綜合性保護與利用示範區。
濕地不僅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環境功能和效益,在抵禦洪水、調節徑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促淤造陸」和美化環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因此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
東灘公園內現已記錄到鳥類14目33科149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6種,成為整個東灘鳥類密度最高的區域。
我們實地考察東灘濕地公園油菜花田及蘆葦叢,濕地的面積遼闊,單單是花田已有超過一萬畝,置身其中讓我嘆為觀止!四月正是油菜花田盛開的月份,我們步入一望無際的金色花海之中,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景色,沿途處處都是花香撲鼻。
蘆葦叢是很多雀鳥的棲息地。我們在木棧道上行走,沿途聽到蘆葦叢中的小鳥的叫聲,而蘆葦叢亦是小螃蟹聚居地,沼澤的泥濘更滋養了不同種類的小動物。
今次的濕地生態參觀令我認識到國家在生態保育方面的發展及重視,利用這塊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濕地對人民展現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亦為遊客提供一個休閒的生態學習旅遊勝地,有機會一定要再遊覧這塊濕地,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中遠海運之旅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 鍾佩嫺老師)
航運業-一個我不了解但又很想了解的行業。我終於有機會藉着參加「中遠海運之旅」來個較深入的探訪。
我在第一天入住酒店已難掩興奮的心情,在第二天早餐後代表行程正式開始。上午我們先到「上海海事大學」,一所設備完善的學院;下午我們進入「洋山港」貨櫃碼頭並登上集裝箱船。這絕對是大開眼界,讓我能了解到國際級的、高水平的集裝箱船。此外,行程還包括參觀造船廠、寧波舟山港、紹興等,充實而有趣味。
能夠將所見所聞、寶貴經驗與學生、同事或朋友分享,是當老師的責任之一,或更是勵進教育中心舉辦是次旅程的目的。曾經兼教德育科的我,喜歡在堂上講授港情和國情。我一定會將今次的經驗與學生分享,讓他們知道祖國現有的強、弱項,從而裝備自己,清楚將來的路向。我會大力推薦學生身體力行,多參加交流或考察團,因為這是一個好途徑,較由第三者告之學生祖國情況,能達致更佳的效果。我會提供這方面的資料給學生們。
若沒有嘗試踏出第一步,我們永不知道結果!我很開心參加了「中遠海運之旅」,相信這些記憶不只留在心中,而且會演化為動力,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成為一支強心針!




洋山港碼頭登上貨輪
(準教師 盧鎮達先生)
香港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轉口貿易港,一直以來成為中國與海外國家之間一個極其重要的橋樑。2017年4月15日,全球最大現役貨櫃船(「商船三井成就」號)由天津出發,途經上海、寧波後抵達香港,然後再駛往其他海外地方,其靠泊香港港口的意義可說是對中國「一帶一路」經濟貿易及戰略目的都顯得十分重要及深遠。這表示隨着中國高速發展,其海運運輸的能力已透過「一帶一路」的帶動下,充分地向世人說明中國現今的航海技術及發展潛力,同時亦堅定地反映出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的支持及信心。
歷史發展
中國的航海技術其實早於明朝時代(即1405年至1433年間)已有所成就。當年明朝鄭和進行七場連續的大規模遠洋航海旅程,其船艦的數量及體積均被公認為當時最具規模的遠洋艦隊;其航道更跨越了東亞地區、印度次大陸、阿拉伯半島、及東非各地,艦隊不但進行了不同的經商活動,同時亦與不同國家進行不同層次的交流及接觸。
永樂之後,因實行長達200年的海禁,航海事業變得一片沉寂。但在明末時期,南方海軍亦存有一定的實力,並在部分海戰中屢次戰勝歐洲列強,如鄭成功擊敗荷蘭,南下台灣可見一斑。其後,海軍的發展隨着清初時期國內形勢及女真民族性的影響下減低了重要性,引致發展停滯不前。直到晚清時期,中國飽受戰亂及歐洲列強所欺壓,但當時的晚清政府亦有對形勢作出回應,所興建的北洋艦隊雖然未能有效地實現軍事現代化的目的,但所影響到的是國人對船艦現代化的醒悟及追求。
現代海運形勢及「一帶一路」的發展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可說是一日千里。當時鄧小平提出要先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的人,以逐步達到共同富裕。中國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後,在1984年進一步開放了廣州、上海等14個沿海城市作為「沿海開放城市」。因此很多沿海城市得到中央大力支持下,其經濟貿易得到飛躍進步,大量外國及香港商人更願意回到中國建廠營商,並賺取了豐厚的回報。
大量的生產力亦需要配合運輸方能成事。為配合大量貨物運輸到國內外,多間海運企業因應而生,當中包括了接待我們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下稱「中遠」)。在2015年3月,中央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直接對49個國家投放大量資源發展。政策落成的結果,旨在為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注入新的動力,大量內地商人因國家提出的優惠政策而加強到各國經貿及發展。至今,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已經成功成為國際焦點,中國亦漸漸開放更多港口上落貨物,同時愈來愈多的貨運均依賴中國海運輸出、入至各國。中國沿海城市的發展,正是香港80年代起成為亞洲重要的轉口貿易港的縮影。同時香港的海運地位亦正面臨重大的挑戰。
貨輪採探「得」着
較早前,本人有幸地到上海洋山港碼頭登上貨輪,其所見所聞均充分地體現出國家龐大的貨運量及各企業對「一帶一路」的前景投下信任的一票。以下是一些在貨輪上的所見所聞。
當天,我們一團人到達洋山港碼頭後,即到附近高地遠眺碼頭,可望到大量貨櫃就好像小小的積木般整齊有序地疊好,準備運上貨輪。其後,我們車行沿途欣賞碼頭內的設備,原先小小的積木在我眼前頓成一座座的龐然大物,正被一架架大型的吊臂逐件吊到貨輪上。



我們轉眼來到貨輪跟前,第一眼聯想到的是「鐵達尼號」。我們一行走上一條搖擺不定的「繩索木板梯」踏上貨輪。船員們列隊歡迎後,帶領我們徐徐地參觀船內的設備。船艙的走廊長而窄,只夠容納兩人平肩同時行走。我們乘升降機直上駕駛室後,在一覽無遺的景色下合照後,便留心聆聽船長的介紹。原來這一艘遠洋貨輪的最長海上航行記錄是82天,會分別到各城市港口停泊上落貨。我看着吊臂上貨櫃,船員正忙於預備物資,也不禁讚嘆工程的偉大及船員的辛勞。除了必要的駕船設備及日常用品外,船艙內更提供圖書館及健身房供船員在漫長的航海中娛樂及消遣之用。


最後,我們又參觀了船員們的休息室,發現比我想像中舒適很多。一些比較高級的船員甚至有自己的個人房間呢!

現今貨輪與鄭和「寶號」的比較

21世紀海上絲路的起點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 黃鳳芝老師)https://biteable.com/watch/embed/2017-1385943
中遠海運之旅2017 on Biteable.
「中遠海運之旅」旅程感想——政策與機遇
(準教師 陳詩敏小姐)
作為遠洋海運的核心資源,碼頭業務是全球網路佈局的戰略基礎,它與船舶運輸業有著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密切關係。此次五日四夜的「中遠海運之旅」,讓我們一行人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去了解上海、南通、寧波和紹興四個城市在「一帶一路」發展政策下,如何發揮各自在碼頭運輸、船舶製造和港口建設方面的作用。
此次旅程以遠洋海運為主題,讓我們能夠親身前往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總部、洋山港港口、南通川崎造船廠、寧波舟山港以及紹興內河碼頭進行實地考察及學習。通過聆聽不同講者的介紹和經驗分享,以及與輪船船員的交流,我對中國遠洋事業的現今發展深感驚訝,也增進了不少在海運方面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引發了我對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未來規劃的深入思考。


在中國遠洋海運的歡迎儀式上,講者對中國與香港的發展政策發表的一番言論讓我印象深刻。如今,在科技創新方面,深圳已經成為中國內地城市的佼佼者,預計2017年深圳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率要高於香港。讓他不解的是,為何香港在金融、人才以及自由度等方面的條件要比內地城市優越,但香港近幾年的經濟卻頻頻遭遇瓶頸,甚至在科技創新這一趨勢下也未見其出彩之處?照理說,香港在港口碼頭方面的經驗要比內地城市多,遠洋運輸的歷史比內地城市久,為何在「一帶一路」政策上未見其積極性?甚至有不少港人對「一帶一路」持反對意見?
歸根到底,源於香港與內地城市對城市定位、經濟發展模式以及文化差異。長久以來,香港政府主要在金融經濟這一塊投放資源,對科技創新不甚重視,符合香港人喜好金融投資此類「利滾利」的職業的傳統文化。正因為對經濟效益的過分着重,使得香港政府鮮少在科研方面提供大量資源。如今,一些香港本地大學刪減了部分關於宇宙科學和物理的專業課程,一些化工、生物及物理專業畢業的本地學生只能北上內地找工作,在香港反而找不到立足之地。同理,民調顯示香港市民普遍覺得「一帶一路」政策不能為香港帶來實際利益,而香港在其中的作用也遠不如內地西北、西南的城市,反而為了配合政策而花費多餘時間、浪費社會資源,因而對「一帶一路」持反對的心理。
經此一程,我了解到中遠海運集團的業務,主要有三大範疇涉及「一帶一路」的業務。首先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船舶運輸,即亞歐之間的集裝箱輪船運輸以及中東、遠東的石油運輸;其次是「陸上絲綢之路」的綜合物流業務,重點是跨越歐亞大陸的「海鐵聯運」;最後是「一帶一路」沿線的港口碼頭投資業務。僅以中遠海運為例子便足以見到遠洋海運在「一帶一路」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一帶一路」政策蘊含的與多國合作的商機。我們可以預見,作為「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域,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肅、陝西、寧夏,西南的重慶、四川、廣西、雲南以及內蒙古這些原本在對外輸出方面經驗欠缺的城市,在「一帶一路」後的變化將會相當巨大。而香港在海運貿易方面的地位和優勢很可能漸漸下降,那麼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出路在哪?港人如果再不重視科技創新和新政策的機遇,將會面臨什麼後果?這是值得我們深入反思的一點。


作為出生於內地的準教師,我深感教育職責的重要。看到中國內地近年來大力實施有利於開放市場與貿易輸出的政策,我感到欣慰,同時,也為香港-這座我即將在此執起教鞭的城市而感到憂慮。受不少政治運動的影響,新一代的學生對內地有不少抵觸的情緒,但我了解到部分懷有抵觸情緒的學生,其實並未真正體驗過、經歷過內地的生活,在形成他們自己的價值觀之前已被不少政治團體的言論所影響。他們甚至受這些抵觸情緒的影響,放棄到內地參觀和考察機會,為此,我為這些同學感到可惜。誠然,中國內地有它的不足之處,一個擁有14億人口需要治理的國家,管理起來並非易事,它正尋求不同的出路,讓世界看到它的進步。
為人師表,應當秉持着公正客觀的態度去教導學生,引導他們了解事實的全部,任教通識科尤其需要這種公正。一方面,教師應當批判中國的不足從而督促其進步;另一方面,也應當鼓勵學生親自去發掘中國,感受中國。每個人當然可以對事物、人持有不同態度,褒亦好,貶亦好,但前提是他是經過自己的考察而得出的結論,這才是通識「思辨」的真正意義。畢竟,香港的未來是下一代的,如何抓緊發展的新機遇,轉變發展的思路,實在刻不容緩。
考察NACKS造船廠感想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一中學 凌俊賢老師)
本人有幸在2017年4月16日隨同「中遠海運之旅」的大隊,浩浩蕩蕩由上海市中心驅車3小時,來到了位於南通的「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英文簡稱為NACKS),參觀中國目前最先進的造船技術及成果。
我們一行人先在展覽大廳參觀整個NACKS 廠房的沙盤佈局,然後一邊了解NACKS在集裝箱輪、運油輪、液化石油氣船(英文簡稱為LPG)及液化天然氣(英文簡稱為LNG)運輸輪的精緻模型,一邊認識NACKS的發展歷程。NACKS的中、日合資性質,也是在國家改革開放政策下,有關鼓勵設立「中外合資企業」的大方向的實際成功例子,為國家的造船業注入了啟發性、技術性的元素。
在參觀展覽大廳之後,NACKS安排我們到達鋼材車間,實地視察造船的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鋼板的切割、燒焊及組嵌過程。在參觀期間,NACKS的副總經理仇挺先生細心地向本人講解有關NACKS在減低鋼材報廢率、推動生產車間自動化、保證質量和生產速度,以及壓低生產成本上所花的心思及努力。仇先生特意向本人展示了從日方川崎方面引入的激光全自動鋼材切割機械人。這些生產規模和特色,正好呼應了改革開放政策的一大誘因:引入先進技術,改善企業效率。
離開車間,NACKS再帶我們近距離視察乾塢及起重能力達1200公噸以上的幾個龍門架。乾塢濱臨長江,在起重龍門架的配合下,所有船舶船身及上面建築的組裝在乾塢完成後,便可以引進長江水,讓船舶直接駛到長江停泊。我問仇先生:「目前NACKS的乾塢及起重龍門架,能夠做得到全世界排水量最大、TEU裝載量最高的集裝箱輪嗎?」,答案是肯定的。從仇先生的說明中,本人知道了NACKS的起重龍門架在國內已屬中上水平,再配合關鍵的船舶設計及製造技術,說NACKS是代表中國造船業上的其中一家最具標誌性的企業,並不為過。這亦標誌著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向上提升。
在行程結束之前,NACKS引領我們去視察最新下水的兩艘6萬噸級的乾、散貨輪。仇先生對我說明,所謂「乾、散貨輪」,主要運載的是礦石、鋼材等等不能放進集裝箱、體積及重量沒有統一標準的物品,這些都統稱為乾、散貨。在NACKS船塢製造的這兩艘6萬噸級乾、散貨輪,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水量,但得益於先進的船殼流線設計,配合符合流體動力學理論設計的高效率螺旋槳,可以說是最省油、最有效率的船舶。這也為減低運輸成本及環境損耗的一個助力。這亦代表著中國在促進全球達致可持續發展的減排任務上,不遺餘力。
歸納而言,是次NACKS的考察活動,讓本人見識了中國領先的船舶製造技術,也讓本人在課堂教授改革開放政策時,多了一個活例子。在此,本人感謝中遠集團及勵進教育中心安排了是次極具意義的考察活動,並祝願中遠集團發展一日千里、勵進教育中心業務蒸蒸日上!
仇先生與本人合照

參觀崇明島東灘濕地
(保良局胡忠中學 曾玉萍老師)
(香港華仁書院 羅榮新老師)
參觀崇明島東灘濕地是行程中較為特別的一節,也是唯一與生態保育有關的環節!
中國的生態環境曾面對過一段很長時間的逆境,而現時亦不時有各種有關生態被破壞的傳聞,但崇明島東灘濕地的探訪和事前的一些資料搜集卻令人有所期待。崇明島是中國最大的河口沖積島,面積達1 225平方公里,比香港的總面積還多出12%,而東灘濕地亦有241.55平方公里,佔上海濕地的7.8%。這對生態保育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地圖資料來源自google map

地圖資料來源自google map

東灘濕地在生態保育的角色中有不少重要的紀錄。東灘濕地先後在 1996年被確立為東亞-澳洲的候鳥的重要驛站;在1998年成為省級保護;在2002年成為拉姆薩爾濕地(Ramsar Site)1144號, 當中有12種鳥類的1%種群數量可在此濕地被記錄。

該濕地更在2005年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尤以保護雀鳥;在2006年成為國家示範保護區,在2012年更成為候鳥監測網絡點,以及被確立為科普教育基地,並採用大部份現代保護區管理,設有核心區、緩衝區,以及永續區的劃分。

我們在參觀當日抵達濕地公園的時間有點晚,天氣也不佳,有點毛毛雨,但也不減我們參觀的興致,因為我們看到無盡的油菜花田、大片的蘆葦田、長長的木棧道、遠方數個建設物的剪影,以及不少「打咭位」。各團友紛紛走到田裡拍照和考察,度過了愉快的時光。
油菜花田

蘆葦田

參觀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後感
(顯理中學 梁志深老師)
在天朗氣清的早上,我們出發到南通,參觀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經過上海長江隧橋,入崇明島,又再跨崇啟大橋,最難忘長長的跨海大橋,兩旁水中有很多風力發電風車搖曳,瞬間經沿海高速,用兩個多小時到達江蘇省南通市的中遠川崎公司。
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屬中外合資公司,中日雙方各佔50%,於1995年成立;在現時全球十大貨櫃輸送量港口名單上,中國佔了七個。全球對集裝箱及船隻的需求龐大,而中遠川崎船舶公司正正肩負了製造各類型船隻的任務。它承造多種船型,如最大型10,000T E U集裝箱船,到最新型、難度極高的罐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等。其中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是國際公認的製造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高的「三高」船舶,專為運輸、溫度極低(零下163度)的液化天然氣而設計建造的專用船舶。
是次參觀讓我大開眼界。船公司佔地極廣,為了增加造船的速度,廠房不但有機械人負責切割鋼板,以有效地提高作業安全性、船舶品質和工作效率,更採用了國際ISO9001的品質標準,實行精度管理。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實現海上絲路成功,優良船隻先行。
「中遠海運之旅的」的感想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 蔡冠軒老師)
自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提出「一帶一路」的構想而成為了舉世注目的國家級企劃,香港上下各界也不由得加以認真注視 – 究竟我們能否參與其中,從這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計劃中找到一個突破的窗口,改變香港回歸近二十年經濟發展單一化、社會欠出路等紛紛攘攘的本土現況?為此,我們一行40名教師在復活節期間親身參加了這次由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勵進教育中心所聯合主辦的國家遠洋海運考察交流活動,透過參觀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轄下的貨櫃碼頭、造船廠、海工基地及其他與航海事業相關的設施,以加深對「海上絲綢之路」的了解。所到訪的其中兩站,包括上海海事大學及中國航海博物館,讓人印象尤深。
上海海事大學被頌讚為「高級航運人才的搖籃」實不為過。我們先到訪位處大學內的一所航海模擬器。該模擬器原型為大型集裝箱船駕駛室,讓受訓者能操縱船舶,在不同的天氣、不同國家的港口碼頭實景中體驗現代化船舶的駕駛工作。此模擬器的設置實有助學生在航海上的專業培訓。

及後,我們登上了校園內一所培養液貨船員的實訓基地 – 「吳淞」號。隨著現時液化天然氣和石油氣國際貿易日益頻繁、液貨船的需求不斷增長,這「艘」成本4000萬元的組合式液貨模擬船,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海上「虛擬」課堂。

最後,我們到訪了校園的歷史資料館。在講解員的引領下,我們認識到中國自1909年起一波三折的高等航海教育歷程,直至今天上海海事大學的多方向教育發展:從主要的航海系、輪機工程系,以至與航海相關的工商管理系、法律系、語文系、藝術設計系等。在我們一眾外行人的眼中,看到的是多元化、踏實、有規模而系統化的專業海事教育,實有助配合一帶一路的發展,為政府部門及企業提供大量由本土訓練的海運專門人才。

事實上,中國的航海事業曾經於明代時達到一個當時西方文明難以企及的高度。到訪中國航海博物館,進門已可見到一艘按1:1製造的仿明代福船,讓我們佩服的是這艘雄偉不凡的仿古船、只有當時主船的四分之一大小,令我們油然敬佩起明朝造船業的文明昌盛,為明代鄭和下西洋的豐碩偉業奠定穩固的基石。令人深思,一帶一路計劃的跟前,中國實有著一段輝煌的航海文化及海上歷史。計劃的推行還在佈局階段,中國若能重新在國際版圖上連接上中亞、東南亞、印度洋以及地中海等地區,進行多邊區域合作,實有助推動世界的經濟穩定和平發展,為中國航海歷史寫下新一章。

至於我們香港,能在計劃中所發揮到自身優勢的部份,目前還有欠清晰。我們跟內地的經濟系統密不可分是既定事實,「一帶一路」的計劃,很自然我們特區政府亦不能有所忽視。但當內地的教育系統能直接為航運界提供專門人才、內地的港口能提供更便宜、更大吞吐量的港口服務,此刻我們本土所能做到的,更多是間接的金融專業、中介、法律諮商的部份。至於未來能否有效運用更多我們本土的優勢,從「創新」、「發展」這一堆虛幻的詞語背後,為香港人找出具體、合適的路,還望來屆政府跟社會各界,謙虛、有耐心地共同謀求出路。

我想我是樂觀的,畢竟,香港之所以名為香港,也證明着我們跟這片無涯的海洋如此密不可分。



洋山深水港碼頭-登上貨輪的我思我見
(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 羅學志老師)
我踏上洋山深水港碼頭探訪之旅途上,個人一些不同經歷和體會,不禁對國家經濟之高速發展和運輸幹線建設的成就,感到嘆為觀止。我們首先進入東海大橋。據搜集資料所得,東海大橋在2008年以前,曾是當時全球30多座跨海大橋中,世界最長的外海跨海大橋,也是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總長32.5公里,而159公尺高的兩座大跨度海上斜拉橋主塔,是目前中國國內的最高紀錄。
施工中首次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解決海上打樁的困難。全橋樁基有8712根,橋墩有822座,混凝土用量達150萬噸。大橋護欄採用鋼管連接,護欄全長315公里,等於上海至南京的距離。大橋通過12級風洞實驗和7級強震的耐震測試。颱風「瑪莎」曾過境上海,證實大橋通過了12級風力的考驗。大橋設計最高流量為每年740萬個標準貨櫃量,相當於一般高速公路流量的三倍。以上之資料顯示,可見改革開放後之中國,在貨運及運輸建設上之蓬勃發展,已是一日千里了。

我們從洋山港觀景台遠眺整個碼頭的建設和面積,碼頭是一望無際的,可見當中貨運之頻繁運作,貨櫃吞吐量之大,這正正見證着國家經濟全力起飛的現象,在國家推動「一帶一路」之同時,洋山深水港碼頭除可扮演與世界不同國家在水路上之貿易交往的接軌外,更可成為重要推動者的角色。這碼頭的開發,將建設成上海一處大型貨櫃碼頭及貨櫃集散中心。由東海大橋擔當海陸貫通的運輸幹道,「上海」這個中國第一線城市,真的就要走 「上」「海」洋了。

此外,當我踏上一艘龐大貨輪前一刻,心情旣興奮又緊張,也是此生第一次。由嚴密而安全接送全團老師進入貨船的過程所見,各員工小心翼翼的一絲不苟的態度,令老師們份覺窩心,畢竟我們是進入正在將貨箱吊入貨輪的運作期間,安全至為重要。當中有一小插曲是我因爬繩梯時手部沾上油跡,到達船面後,迎接的員工非常細心地用手襪替本人抹。這份非一般的敬業樂業的精神和態度,實在感激和令人敬佩。由船艙中走到貨輪高處,龐大的裝箱船艙面積,聽說是可容納10,000多個貨櫃,可見其運輸量的驚人。
結語:整個參觀探訪洋山港碼頭過程而言,我只可以一個「大」字去形容,龐大的建設、龐大的運輸量、龐大的巨輪、龐大的經濟發展潛力、龐大人力資源等等。以長江三角洲為目前中國最重要的經濟發展地區之一而言,我不但相信洋山港的發展會為國家帶來無限機遇,更明白這深水港碼頭的貨運角色,如何能成功晉身成為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


「中遠海運之旅」感想:洋山港碼頭和登上貨輪的體驗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 羅國偉老師)
是次行程的考察意義是體驗中國的海運發展,以及認識上海的發展。以前,一提起貨櫃碼頭,我自不然想起香港的葵青貨櫃碼頭,因為它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貨櫃港口,亦奠定香港轉口港的地位。但今次的旅程,卻顛覆了這些傳統概念。
翻查資料,由2005開始,上海的洋山深水港的貨物吞吐量已達4.43噸,並躍升成為世界第一大港。行程安排教師們登上貨輪參觀,我看見紀律嚴明的船員隊伍、井然有序的運貨步驟、分秒必爭的作業效率,實在令人大開眼界。
現今,我們遇上國家「一帶一路」的機遇,並面對旅遊業、物流業的競爭、如何推動科研發展,以及人才去留等情況,香港已不再處於領導地位,年青的一代可要醒覺和反思啊!
洋山港碼頭和登輪造訪感言
(德貞女子中學 陳嘉明老師)
在是次為期五日四夜的「中遠海運之旅」,我很高興有幸能在第二天考察洋山港貨櫃碼頭和剛下水的「中遠泰晤士輪」,這正是我人生第一次親身登上貨輪。我在貨輪上親身見證洋山深水港口實現「智能裝卸」,應用了互聯網、物聯網和自動化的技術,實現傳統港口的轉型升級。其中碼頭的裝卸設備全部採用了智能化和電力驅動,增加整個碼頭的利用效率。相對於傳統碼頭,洋山港碼頭更為安全、高效和可靠。
此次考察令我對香港由全球最繁忙的貨櫃碼頭中心跌出三甲之外,有更深一層的體會。香港政府以不具成本效益為由,擱置於青衣興建10號貨櫃碼頭;與之相反,內地政府於2014年批出上海洋山港興建第4期碼頭,總投資額只是10號碼頭估計造價的26%。加上洋山港現時正朝向超級貨輪發展,若香港碼頭設施未能跟上新形勢,恐怕未來會有更多貨輪轉往其他碼頭靠泊。
整個旅程不單令我感受到當地人的熱情,更令我真正體驗到國企的行政工作,多日來跟隨多位管理層人員開會,使我更明白中國的管理模式。在此特別感謝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領導對是次考察內容的安排,令我從中獲益不少,對日後的授課有很大幫助。
造訪「洋山港」貨櫃碼頭

考察「中遠泰晤士輪」

對於參加「中遠海運之旅」的整體旅程感受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一中學 黃錦華老師)
幸好沒有錯過這次「中遠海運之旅」,收穫實在豐富。隨着祖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一日千里,今天中國的海洋實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曾幾何時,香港的航運事業也曾躋身世界前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曾為我們帶來過幾許光輝歲月。不知是時移勢易,還是我們故步自封,回歸以後,香港航運似乎仍在原地踏步,大有不進則退之憂,這實在值得香港人深思。
以中國海運發展作為今次考察的主題,這定位是恰當的。自中國宣佈以「一帶一路」概念作為重點發展策略以來,中國未來的發展格局和將為鄰近地區帶來的影響、機遇,備受世人關注。香港作為首個履行「一國兩制」使命的行政特區,如何配合國家發展,作出貢獻,同時亦宜抓緊機遇,持續發展,讓這片被譽為「東方之珠」的福地再度發光,實為機不可失的雙贏格局。如何令年青人明白自身使命,了解當前形勢,思考如何投身參與其中,絕對是我輩教育工作者一個重要課題。今次「中遠海運之旅」正好是為這個課題創設下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開端。
當我在中國海事博物館裏,直面明代手繪鄭和航海地圖時,心裏不期然生出了一份難以言喻的震撼感。我沿着前賢刻苦經營的足跡遊思,心內不禁為那劃時代的廣闊胸襟而歎服,與這幾天親身目睹國家於現代航運事業發展的規模和成就作一對比,不禁令人血脈為之沸騰。古今對比、親身經歷正是今次考察團一個主要特色。旅程當中,也真是苦了行程管理的同事;因為大隊每到一處,團員們總是絮絮不休的向前線人員請教,問個沒完。待領隊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團員都催回車上,有不少人還是意猶未盡,車廂內討論的聲音仍是此起彼落的。我們就是在這種熾熱的氛圍當中,度過了這五日四夜,暢快!
最後,要感謝勵進教育中心策劃和組織今次行程,帶給我們一次開眼界的機會;亦要感謝接待單位中遠海控,全程熱情款待,讓我們這群平日營營役役的香港教師,有幸享用一頓文化、資訊的盛宴,十分感恩。
洋山港登貨輪
(聖文德書院 潘美芬老師)
































東灘濕地公園
(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 陳家偉老師)
我有幸能參與由勵進教育中心、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辨的「中遠海運之旅」,並由范徐麗泰博士隨團出發。是次行程非常豐富及充實,令我大開眼界,獲益良多。
在行程的第三天,在下午參觀完設備先進的南通川崎造船廠後,考察團便往東灘濕地公園出發。它是位於崇明島的最東端,處於長江入海口。崇明島是中國第三大鳥類棲息的島嶼。旅遊車也要個多小時的車程才能由造船廠開到達濕地公園。根據資料顯示,東灘濕地公園已完成1.81平方公里範圍的基本環境建設,總投資約一億元人民幣,共建成綠化面積有二十七萬平方米,共種植苗木品種有一百八十六種,湖面面積達三十五萬平方米,原始蘆葦面積約有四十萬平方米,並保留了一定的光灘和沼澤地。該濕地在重建濕地生態系統的同時,亦為候鳥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場所。

下車後,我立刻感受到這裡清新的空氣。濕地的一面是一望無際的蘆葦,另一面是鮮黄的油菜花,兩者布滿灘塗。油菜花田一直更是攝影和寫生愛好者嚮往的地方。我走在木棧道上是一種親近自然的享受。攝製隊用航拍機將這如詩如畫的景色拍攝下來。東灘是觀日出的勝地,而每當秋冬候鳥遷徙的季節,遊人可站在園內的觀鳥台上觀賞遠處或飛翔或棲息的群鳥,又有另一番生動自然的樂趣。

東灘濕地是亞太地區候鳥遷徙的必經之路,也是水禽的越冬地。每年十一月至來年三月更是觀鳥的最佳時節,遊人屆時可看到成千上萬的雁、鷺等飛禽,場面十分壯觀。而最佳的觀鳥時間是清晨,恰好也是賞日出的時間,可謂一舉兩得。如有機會再來的話,我定必來觀鳥及賞日出。公園中央建有觀鷺台,便於登高觀鳥。我們登上觀鷺台後,攝製隊再利用航拍機來為大家拍攝「全家福」的合照。

進入東灘濕地公園,我們依次經過濕地景觀區、濕地生境修復區、水禽棲息地、雨水收集區等幾大區域,可以看到遼闊的蘆葦叢和油菜花以及濕地湖泊。春夏季來這裏更可以看到草叢中的各種花卉植物。
歡樂的時光很快流逝,天色已晚,大家懷着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東灘濕地公園,前往位於崇明島的餐館,品嚐地道農家菜。

參觀南通中遠川崎造船廠後的感想
(粉嶺禮賢會中學 黎志華老師)
中國的重工業技術一直讓人有落後於歐美及日韓的印象,但在參觀南通中遠川崎造船廠後,我十分驚訝,即使該造船廠當初因引進造船技術而要和日本川崎重工合資,但到現今除高層管理人員外,工廠已沒有任何日本籍員工。這證明中國工程師已能達到國際頂尖水平,吸引到不單只中國,也包括香港及日本的商船訂單。本人於日本及歐美旅行也不時會參觀如豐田汽車、法國空中巴士等工業設施,了解外國企業的管理水平。而在這次參觀中,本人更有機會親身接觸到船廠不同層級的管理及技術人員,對他們於造船技術的自信但謙厚的態度留下深刻印象,改變了本人一直對國企及其管理人員的誤解。我期望這批國企人員不單能貢獻及造福人民,更能日後將進步及繁榮帶到「一帶一路」地區的國民。
「中遠海運之旅」感想 – 「南通川崎造船廠」及「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體驗
(荃灣官立中學 伍敬華老師)
這次「中遠海運之旅」最令人感到興奮的行程就是參觀「南通川崎造船廠」及「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我一進入南通川崎造船廠總部,見到很多由船廠所建造的船隻模型,船廠的總經理給我們詳細地介紹廠房的歷史及發展,又在工地模型上解釋各個廠房的佈局設計,及對生產流程的影響,實在是流露着知識技術及經驗所結合而成的工藝技術成果。
我小時候住在港島的太古船塢附近,自小對於船塢所知所見甚詳,本人在大學亦是修讀製造工程,對於能進入造船廠參觀值感興奮。一進入南通川崎的廠房,感覺現在的船廠工人真是幸福。廠房十分現代化,樓頂甚高,空間廣闊,所有生產工程部份與通道安全分隔。每一塊材料都有清楚的電腦編碼,而放置在地上的範圍亦明顯及清楚地標示。材料由切割、運送、焊接,再由數件小塊拼合成船體一部份,再在露天廠房焊接成船體一部份,由巨形吊車吊往旱塢。最後,工人將各段船體焊接成整艘船隻。「南通川崎造船廠」的旱塢是全國最大,任何形容都不及親臨眼見的震撼。
造船廠的宏大並不是唯一最重要的視點,令人感動的是背後的造船工程設計丶流程及管理讓人歎為觀止!有裝嵌過模型玩具的朋友都應該了解每個模型都有超過數百件組件,製作上有各種不同的步驟及困難。但我見到廠房內沒有堆放任何多餘的材料及零組件,各組零件根據編碼用包括等離子等各種方法切割,切割口加工處理得極完美沒有「披峰」(Burr) ,並即被送往焊接區用機械人或人手焊接。整個流程在生產過程設計及管理上實在花上無限心思,極致完美。沒有多餘的組件佔空間或堆疊着等侯下一工序,造成浪費時間。各種使用的工具器材亦全部有系統地整齊放置。「南通川崎造船廠」實在是一個現代化設計及管理的典範。
「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更帶來另一個驚喜,想不到祖國可以製造各種不同形式的現代高科技鑽油平台及特種作業船艦,可惜天公不造美,未能登上建造中的鑽油平台參觀,實在有點兒遺憾。整體來說,這次參觀帶來無限感動及回憶。
航海之路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書院 楊家茵老師)













































































濕地公園感想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 李婉芬老師)
我們來到濕地公園,看見遍地黃花,實在感到非常興奮,好像黃花跟我們說話一樣,叫我們大片大片地給它們影下來。我們也不客氣,興奮地拍攝一張又一張的照片。照片隨著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組合,把這片黃花連同背景的小屋襯托起來。我們還向著頭頂上的航拍機揮手,表現十分興奮。這景象就好像年輕貌美的少女,向我們招手一樣,充滿朝氣,充滿活力,構成一幅相當美麗的圖畫。

接著,我們來到蘆葦海那裡,看見大片的蘆葦,就像一個一個的老人家向我們招手一樣,多麼親切可愛,讓人有種回到老家的感覺,是多麼熟悉和令人嚮往。最後我們亦向着航拍機歡呼招手,十分投入,嚮往這大片美麗的蘆葦海。最後我們便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這個美麗的濕地公園。

川崎造船廠
(鐘聲慈善社胡陳金枝中學 葉振雄老師)
非一般的復活節假期,有幸跟中遠的代表前往「NACKS」的船廠實地考察。讓我感到奇妙的是從零開始的建設與生意,從平平無奇的鐵板打造出形形色色的貨船及油輪。透過現場解說,我們了解中遠每一位設計師和工匠的細心和創新,讓川崎造船廠能達成「零事故,零傷害」,這份精神為人所敬佩。
通識教育科強調多角度思維,這次行程的經驗適用於「現代中國」、「今日香港」的單元議題探究中。教師可透過照片、錄像和經驗分享,令學生認識中國海運以及「一帶一路」發展中的強弱機危,也可以了解香港在海上絲路上的角色,進而了解對我們生活素質與身份認同的影響。
總結此行,一群有心有力的老師為了增益教學,為學生帶來更立體的課堂,走訪上海、寧波、紹興三地。透過五天與當地工作人員的分享,自身體驗和學習;同樣地,勵進教育中心、中遠的同工為了推動市民對國家發展有更實質性的了解,為我們細心、體貼地安排了整個行程。我相信同行的每一位都必定能有所得益。這個公幹活動,真的不枉此行。

中遠海運之旅整體感受
(荔景天主敎中學 廖卓榮老師)
由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勵進教育中心及香港通識教育協會精心安排的考察旅程,讓我大開眼界,此行可謂滿載而歸!

有別於一般的考察交流活動,我們有機會拜訪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轄下的貨櫃碼頭、造船廠、海工基地等。每次更由董事長、總經理、船長和各部門最優秀的人才親自為我們講解中國最新的船運發展。我們亦有幸可以登上剛剛下水三天的貨櫃船實地參觀各種先進設備,實在難得。

其中一點令我佩服的,是雖然他們的業務發展迅速,在國際上已經佔有領導的地位,但是他們仍保持謙卑,每天以務實求進的嚴謹工作態度為國家和人民服務。更值得欣賞的是,在全力以赴,力求盡善盡美和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他們亦能夠照顧到員工的利益。例如他們十分重視安全生產,不會為了創造「輝煌」的業績和降低生產成本而犧牲員工的休息時間,所以他們嚴格執行一星期五天工作制,以確保員工有充足的休息和健康的家庭及社交生活。在參觀南通川崎造船廠的時候,總經理說出了一個道理「如果生產程序不安全,員工受了傷的話,公司的損失更大,代價更高」。當時我不得不由衷地讚賞。也許這份對員工的尊重和愛護就是他們賴以成功的「本錢」!

以往經常聽到一個說法:開放改革之後,國內的硬件可以達到國際水平,但軟件還是非常落後,人民的素質完全配合不到發展所需。但經過今次考察活動之後,我確信國家已經培育出新一批具有視野、抱負和承擔的領導人。從熱情接待我們的工作人員身上,我感受到他們的正直和善良;從他們的日常策劃和管理工作中,我看到他們的睿智和遠見;從他們重用海外專才,以及與國外公司合作發展,我佩服他們重視人才和虛心學習的胸襟。所以,今時今日的中國已經是軟硬實力兼備的強國。
就以我們參觀的上海海上大學為例,他們擁有先進的萬噸集裝箱和散貨教學實習船,以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全國企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培育大量海運的專門人才,難怪我們的航運業能夠在短時間內擠進國際前幾位。那個駕駛室的三百六十度海上畫面能夠模擬出各種海面情況,令人仿如置身海上。當日我找緊機會和一位大學生暢談,以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原來這位大學生擔當了校園記者,隨後更跟我們的團長范太作了一個簡短的訪問呢!

今次的另一項收穫,就是有很多機會能夠和不同學校的老師緊密地交流。我們利用參觀、用膳、乘車、等候飛機的時間作深入的溝通。話題包括分享今次的所見所聞、探討航運業的發展、認識江南美食文化等等。還有令大家興致勃勃的,就是在社交群組分享大家拍攝到的精彩相片,當中有如詩似畫的油菜花海、紹興古雅秀麗的水鄉風情等。我即興利用中遠集團的雨傘製作了「自拍神器」,和團友們拍合照,也增添了不少樂趣和歡笑聲!

我相信大家都認同中遠海控董事會秘書郭華偉先生在送別我們時所說的話,「經過這幾天緊密的行程和交流,我們對國內的航運業增進了認識,人與人之間也建立了寶貴的友誼。」所以這次的收穫除了是十分豐碩之外,還是多方面的。

訪「上海洋山深水港」感言
(迦密中學 陳瑞萍老師)
2004年前香港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貨櫃吞吐量最大,世界排名第一,及後卻被新加坡港爬頭。自2010年起上海港更躍居世界第一大港,所向披靡。但事實又是如何呢?
趁此難得的機會,我參觀了上海洋山深水港和踏上剛啟用三日的大型中遠集装箱船,更親身與船員交流,並了解到港口的運作已是現代化、效率化和國際化。
洋山港貨櫃碼頭



剛啟用三日的大型集装箱船「中遠泰晤士輪」

中遠集装箱船內部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上海港的規模更首屈一指,但它並未自滿,意識到現時只集中在集裝箱貿易,並未轉型到服務貿易,如船舶管理、航運信息丶船運諮詢、融資保險和海事仲裁等產業。故此,它正密鑼緊鼓,朝向成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夢想努力。
誠然,我真要投上海港信心的一票,除了它的規模外,更重要的是管理階層和前線工作人員的素質很强。他們的視野和目標非常清楚,長遠與國家政策配合。參觀期間,接待我們時更用心解說集裝箱船的運作,行程悉心安排、體貼入微,工作水準一流。中國成為「國際航運中心」的日子是指日可待的。
勵進教育中心主席范徐麗泰女士隨團參與

中遠海運之旅報告
(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 張燕珍老師)
甲、團中的所學及得著
今次是本人首次參加勵進教育中心舉辦之學術交流團。它可以說是一個把教育、娛樂共冶一爐的交流團。在今次的旅程中,我印象較深刻的是參觀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首先,中國航海博物館的外型相當獨特,整座建築最中心的造型為「白帆」, 遠望為白玉蘭形象,也如同被風吹起的巨帆,很貼合博物館的主題。
在一樓中央大廳陳列了一艘大型仿古木帆船,船體高9米、長31.3米、外寬8.8米。它是以15世纪鄭和下西洋船隊中的明代福船為藍本,以1:1比例建造而成,可以在水中航行的;而船隊的主艦則為它的五倍大。據導賞員講解,當時這艘船的帆可自由控制方向,較外國的帆船先進呢!此外,館內還收藏了和鄭和下西洋有關的文物,比如彩塑像,銅鐘等,都是國家一級、二級文物,令我眼界大開。還有,館內亦陳列了一艘當年「渡江之戰」的木船,船身和帆都佈滿了近百個子彈洞,它成為了戰爭歴史的見證。
乙、團中的所學的運用
參觀啓東海工船舶工業園也令我難忘。工程師為我們詳盡講解不同種類的船舶配套及設計如何方便船員到不同海域工作,包括鑽油台的裝置、海上酒店等。我會將這些模型的照片製作成簡報,用於化學科及專題研習課的教學中,向學生講解石油勘探的設施。
丙、個人感想
這次交流團是一項極具意義的活動,它給我一個認識中遠海運集團的機會。其中的中遠海運集團發展歷史及「一帶一路」專題講座,讓我認識到這個集團的管理、發展情况、航運工業競爭優勢及在「一帶一路」計劃中的重要地位;參觀洋山深水港及寧波舟山港等,好讓我認識到中國的航運優勢及集裝箱工業的發展情况;還有參觀南通川崎造船廠,讓我感受到中國在造船方面的高超技術。此外,參觀上海海事大學,讓我了解到國家對培育海運人才的不遺餘力。
最後,我很感激范太、勵進教育中心總幹事黃先生、以及項目主任鄭小姐等給予本人參加這次交流團的機會。在整個行程中,能夠與范太及黃先生近距離接觸、同遊及討教,亦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本人從中獲益良多。此外,整個交流團的工作人員都盡心盡力安排行程及食宿,使每個環節環環緊扣,秩序井然,使我們能夠在一個輕鬆環境下學習。還有,我在團中有機會認識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教學同工,這機會亦屬難能可貴。這個團給我留下了一個美好的回憶,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再次參加這類交流活動。

圖1 – 中國航博物館

圖2 – 明代福船

圖3 – 「渡江之戰」的木

圖4 – 啓東海工船舶工業園展品
崇明島東灘候鳥自然保護區
(荔景天主教中學 蔡焯賢老師)
崇明島東灘候鳥自然保護區位於崇明島的東部,由長江的泥沙不斷淤積而成,總面積達45萬畝,據知現在還在以每年150米,即大約13畝的速度不斷向外延伸。這裡水潔土凈,土地肥沃,孕育了一望無際的蘆葦田野;浩瀚的長江養育了各種水産,魚肥蟹壯;純潔的土地種植出了各種無污染的蔬菜、瓜果和油菜花;這3萬多公頃泥灘,也是目前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野生鳥類樂園。


春秋兩季,這裡群鳥飛舞、天鵝遊曳,被列為保護之列的珍稀候鳥就有130多種,很多雀鳥甚至是國家一級受保護鳥類。這裡有來自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等國的過境棲息候鳥,總數達二、三百萬。其中有白額雁、綠鷺、中白鷺、黑臉琵鷺、赤腹鷹等一、二類保護鳥類。


東灘已成為正式的旅遊勝地,早期已築有棧橋以親近濕地,興建了竹樓可眺望遠方的東海,修建了驛站供遊客休閒。為了進一步開發濕地公園,現今的東灘設有瞭望塔可觀日出、觀鳥台和鳥類博物館,可進一步開發參與性遊樂項目,如「農家遊」等。今日的東灘候鳥自然保護區,已成為遊客集休閒、觀光、遊樂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一帶一路、經濟全球化與香港的經濟發展
(香港紅卍字會大埔卍慈中學 黃文禮老師)
行政長官曾在發表的施政報告中,「一帶一路」4字共出現42次,似乎對香港人十分重要。從表面字義來說,「一帶」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一路」則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4個字只是近年中央政府大力提倡的經濟發展戰略方針。然而在不少報章,甚至香港政府的資訊,都發現其實大家對這4個字都不太了解,只是泛泛而談。
為了更深入了解這一個課題,於今年的復活節,我報名參加了由中遠海運所舉辦的考察團。在是次考察活動中,大家隨著中遠海運的產業鏈運作,去了不同的地點,參與了一些講座,了解到長江三角洲國際貿易狀況,認識到內地企業和碼頭在現代物流業上的優勢,及其所面對的挑戰。這些讓我們以「商戰」的層面開始了解各國的貿易狀況,並更進一步吸收更多「中國深化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 – 區域整合」的具體和寶貴的知識。
除此之外,於是次旅程中,最令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對香港產業結構的思考。據統計,超過 90% 的世界貿易量都是採用海上運輸這種實惠和環保的運輸方式的。而在今次五天四夜的考察行程中,我們了解到很多船運業的上下游產業,如:造船、遠洋作業、科學與工業應用等,看到了很多「金融」以外的經濟發展可能性,也看到了實實在在可以與學生有興趣和學到謀生技能的海事大學。這也是今次旅程的一個得著:在一帶一路中,香港或許不需要只是金融業,或許是一個發展其他產業的時機,以多元化自身的產業結構。
中遠海運之旅
(佛教大光慈航中學 劉家發老師)

































南通川崎造船廠的考察交流感想
(可立中學 曾靜儀老師)

豐富的國家遠洋海運為主題之上海考察交流活動,是讓我滿載而歸的主要環節,既可以從每一個參觀及互動交流中理解到國家遠洋海運事業發展的新趨勢,也可以將上海的傳統文化分享到教育圈。總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次我榮幸與來自香港不同的中小學現職教師/準教師一同學習交流,藉由各式各樣的考察交流活動,我體驗了平時無法體會的教學專業的交流生活。
在考察南通川崎造船廠內的設施包括材料碼頭、船停車間、龍筋車間、裝焊車間、塗裝車間裡,我所獲得的是數不盡的寶藏。一開始許多人會膽怯、不敢和船廠的中高層職員用普通話聊天,深怕自己的普通話不夠優秀而止步,造成很多時刻大家是安靜、是尷尬的。
然而到最後離別的那天,所有人互相道別,對彼此訴說著心中最真誠的感謝、不捨以及期許,這中間的過程我們一同經歷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很新鮮的事物。
南通川崎造船廠
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與日本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合資興建的大型船舶製造企業。南通川崎造船廠內的設施包括材料碼頭、船停車間、龍筋車間、裝焊車間、塗裝車間等。

當一個小小空間裡,裝進了來自香港的中小學的教師同工們,帶著不同的文化和期盼來到了造船廠,大家充滿著緊張與期待。或許因為那份緊張太過於強烈了,剛開始考察南通川崎造船廠期間,慶幸造船廠高層以輕鬆及開放式與老師們互動交流,並揭露了中國造船業的復興,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自身經濟的快速發展。歷史經濟表明,一個國家造船業的振興,往往都是在其經濟起飛期間、貨物贸易急劇增加的過程中完成的。

當造船廠高層帶我們一行人來到碼頭考察了擁有中國最好的造船廠-南通中遠川崎造船廠,它背靠中國最大的船東-中遠海運集團,如今又有日本老牌船企川崎重工的全力助陣,可以想像,未來的中遠海運重工必將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造船集團。
對於從事教育的我,很榮幸能夠親歷其中,體驗了國家造船業的實際情況及實境介紹包括:各種散貨輪、15-30萬噸油輪、大型汽車滾裝船、特種船(包括半潛式重型起重貨船(HLC)、大型遊艇、電纜或管道敷設船等)、液化天然氣載運船等,我必會把所見所聞,集思廣益並以照片及影像製作通識科的海運課題,讓同工共同參考此考察的成果。

東灘 – 花海葦田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 梁耀富老師)
行程的第三天,我們到訪了祟明島的東灘濕地公園。原定下午4時後休息的公園,因為接待我們的緣故,延遲至近下午6時才關門。在東灘濕地公園,我們一下車便被黃色花海掩蓋,是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田啊!老師們全都被迷住了。各人三五成群在花田中拍照,但互不影響,因為花田的面積實在是太大了,處身其中,我們只能聽到老師們的歡笑聲,卻難找到他們的蹤影。

接著,我們參觀了蘆葦田。蒼蒼蘆葦只是既普通又不起眼的植物。但是,萬千珠蘆葦聚在一起,又是另一個令人驚嘆的場景。團長范太在蘆葦田成了一個特別景點,在水一方,親切地與不同老師合照。

原來大都會上海也育有一個這般具規模的濕地公園,不只植物種類多,其數量也多,確令人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