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中銀香港中史優異生獎學金」頒贈獎學金支票儀式

由勵進教育中心主辦、中國銀行(香港)贊助的2020年度「中銀香港中史優異生獎學金」計劃的頒贈獎學金支票儀式,已於2021年1月至4月在勵進教育中心順利舉行。由於疫情的關係,本年度未能舉行全體同學獲頒贈獎學金支票的儀式,改為同學們分別親臨勵進教育中心,由本中心理事會主席范徐麗泰女士和總幹事分別頒贈支票給十位得獎同學。一如既往,今年得獎的十位同學,每人可獲得港幣五萬元的獎學金,以示鼓勵。

培養出對中史的濃厚興趣
修讀中史科事半功倍

十位得獎同學對中史科有着濃厚的興趣,並從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及目標。以下為他們決定修讀中史科的故事以及獨門的讀書溫習秘方。

香港大學區永怡同學 (保祿六世書院)

我對中國歷史的興趣源於小學時讀的常識科中包含的中國歷史元素,再加上後來中學中史老師風趣的講解和一些受歷史小說的啟發,於是決定選修中史科。
修讀中史最重要的是理解歷史事件的整個背景和趨勢,加上搜集不同的史料輔助,便能事半功倍。

香港大學李譚心同學(培僑書院)

中學時期我的中史老師的用心教導和鼓勵,令我開始對中史產生興趣,加上家人經常帶我去參觀歷史古蹟,進一步加深我對歷史的興趣,因此最終決定選修中史科。
修讀中史最重要是以書為先,熟讀書本上的資料,再加以改善答題技巧,才能夠學好中史科。

香港中文大學黃烽同學(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

我的中史老師常常以不同的形式授課,例如動畫和影片,從而大大提升我對中史的興趣,因此考得好成績。理解是學習中史中最重要的部分,例如每個朝代之間的關係都是前後連貫的,理解其中之間的因果。
我修讀中史時常常會製作一些構思圖,例如我會針對不同的歷史事件加上相關的人物、措施以及因應的結果,從而幫助自己更宏觀地去學習中史。

香港中文大學鄭鉅樺同學 (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

我在小時候經常觀看三國相關的動畫,後來慢慢閱讀更多與三國相關的小說、正史,從而培育出對中史的興趣。
修讀每個歷史朝代時可從該朝代最有特色的部份入手,由此可帶出整個朝代的面貌和特質。

香港中文大學楊位恒同學(保良局胡忠中學學校)

學習中史令我最受益的是在過程中學到的分析能力,例如對一個歷史事件的多角度思考模式,從而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我認為學習中史最重要的因素是對中史的熱愛和興趣。只有在產生濃厚的興趣後,才能從歷史事件中得到啟發,加強個人的分析能力。

香港浸會大學林煌同學(路德會呂明才中學)

我選修中史科主要是由於小時候經常閱讀到歷史人物的故事,吸引我更深入了解他們的事蹟,加上中學時期老師引人入勝的教學模式,令我堅定了我的選擇。 學習中史離不開多閱讀課外歷史書,學習多些不同名家的分析角度,代入歷史角色中思考,從而加強自己對歷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嶺南大學陳語祺同學(自修生)

我自小便喜歡歷史,因為每個歷史事件就好比一個故事,同時亦是富有啟發性的學習過程,加上我中學時中史的成績十分不俗,因此決定選修中史科。。 我的學習心得是首先必須熟讀史學的知識,繼而配合了解試題和熟悉考試的問法,便會事半功倍地幫助考取好成績。

香港樹仁大學陳曉楠同學 (保良局姚連生中學)

小時侯父親會常常說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所以對歷史上發生的事件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我一直以來背誦的能力亦十分出色,因此推動了我選修中史科。
學習中史需要基於興趣而學,從而才能慢慢發掘當中的知識。若果視中史科為甚具壓力的課目,便不能充分發揮出水準。

香港教育大學李珠迪同學(自修生)

我選修中史科的原因是小時候常常接觸到的歷史小說和電視劇,因而認識到不少的歷史事件,從而產生了更大的興趣。
我喜歡將整段歷史的前因後果、事件經過以及相關的人物和因素列寫出來,繼而有助令學習時更加順暢。

香港城巿大學蔡汶亨同學(馬鞍山崇真中學)

我的中史老師教學風格十分有趣,令我十分喜歡中史科,加上我自初中以來中史科的成績都十分出色,因此我最終選修了中史科。
近代史由於歷史事件之間的時間十分相近,因此熟悉整個歷史脈絡便十分重要。古代史方面,我傾向背誦一些古文,例如史記等,然後於考試上引用古文的內容,有助考取更高的分數。

得獎感受 ── 心存感激
感謝父母朋友無窮的支持和鼓勵、老師的悉心栽培

獲頒2020年度「中銀香港中史優異生獎學金」的十位得獎同學都對父母朋友及老師的鼓勵和耐心教導心懷感激。家人尊重選讀中國歷史的意願、同學朋友間互相支持及鼓勵和老師的悉心栽培,都是他們一直以來鑽研中史背後的最大動力。同學們亦感謝勵進教育中心和中銀香港的贊助及支持,令他們覺得一直以來修讀中史科的努力受到肯定及鼓舞,亦是他們在未來繼續鑽研歷史的重大推動力。

至於將會如何善用這筆獎學金,得獎同學大多表示會運用部分獎學金用作繳交大學學費用途,同時亦會用作鑽研歷史之用,例如購買歷史書籍、疫情過後參加考察交流團及遊覽歷史名勝古蹟,親臨其境以感受當中的歷史氣氛。